我会写三个部分的内容
1,考试心得
2,老师选择
3,备考时间安排
需要哪个部分可以直接针对性阅读
1,我是一名英语老师。
主要教雅思和托福。大四开始在新东方工作,工作六年后因为和新领导不和,离开新东方,成为自由职业者。主要从事教课和翻译工作。每周工作20小时左右。寒暑假略忙。虽然吃喝不愁,收入可以满足物质需求,但是身边一起玩的好多医生,律师,富二代学霸,飞行员,或者名校博士,物质的差距可以自我安慰没生在卡戴珊那样的家族,没有摊上一个为辛普森辩护的爹。但职业光环和知识水平的差距,所让我感到的自卑感和胜负欲并不是买几个包可以解决的问题,所以很羡慕那些包治百病的女孩子。法律虽然不是我的所学的专业,但是这些年一直读了很多相关书籍,应该不算是零基础。因为对法律,尤其是英美法系的兴趣使然,不甘心只扮演一个局外人和爱好者的角色,于是想通过法考,变成一个圈内人和专业人士。这和金钱无关,和职业规划无关,只关乎于用努力让情怀落地。
如果说法考是一场被害人自陷风险,我应该就是那个被害人。从小到大都处于顺利和幸运的境遇中,没遇过渣男,没受过骗,学习和工作得心应手,对脑子的自信远远超过了对外貌的自我评价。经历过最大的挫折是大四那年和男朋友分手。后来准备这个考试才知道,想成为法律领域的专业选手原来这么辛苦。失恋的时候,可以抱着闺蜜哭,或者趴在方向盘上哭。而在准备主观题考试的那集中学习的17天里,巨大压力下只能自己一个人对着四面墙哭,还要一边哭一边分析甲公司的股权架构,分析狗蛋对小芳是强奸还是猥亵。法考可比失恋难受多了……但是法考让我变的更坚强,更理智了。毕竟法律很多时候不是在教我们怎样趋利避害,而是在教我们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最理性的选择。
2,老师的选择
刑法:柏浪涛/徐光华 两个老师都是一等一的帅哥+才华 的神人。前者讲的比较深,后者相对浅一些。
民法:孟宪贵 ,讲课逻辑清晰,废话少,虽然没有钟秀勇那么出名,但是会把原理讲清楚。
商法:郄鹏恩。也叫希希老师。讲课深入浅出,压题准。很多人都说公司法难,但是我听完她的课,感觉公司法超简单。以至于在准备主观题的时候,因为时间紧张,完全放弃了行政法的复习。因为对商法很有信心
民诉:戴鹏/韩心怡 这个科目很简单,跟谁都可以。
刑诉:左宁。发音好听,口诀好用。别的老师没听过。
行政法:李佳。客观题和主观题全部都放弃了这个科目。李佳是这些老师中教的最好的,很遗憾,对这个科目完全没有兴趣。
三国法:杨帆 ,不解释,全网最好的老师
法理学:不推荐了,基本上没听过法理学的课。客观题靠逻辑和正义感。主观题靠押题和背诵。白斌押题非常准。作为一个教课十年的老师,我知道教课好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。
3,备考时间规划
首先想说的是,不要被那些所谓的每天十个小时,坚持半年才可以的这种论调吓到。学习并不是一件绝对公平的事情。任何一个学科,天分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。有天分的三个月通过法考的大有人在,没天分的,考了十年八年的也见怪不怪。学习能力和专注力的差异化,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。我除了最后冲刺的17天每天在六个小时左右,其他都是平时的碎片时间,APP刷刷题,不忙的时候晚上听一两个小时的课,开车的时候听点音频。吃喝玩乐旅行健身赚钱一样没耽误,但是这些学习习惯大概坚持了三四年。法律书籍读了30多本,这个考试根本不是死记硬背,而是在听课的时候理解其中的逻辑和立法背景,然后再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正确的法律思维。好多人觉得这个考试只需要背诵就可以了。这个想法太单纯了。尤其刑法和民法,理解才是核心。先理解,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。
所以时间安排,着急下证的,时间充裕的,跟着老师或者报班认真学半年足够了。不着急的,或者在职的,每天少刷点抖音微博,碎片化时间坚持两三年也差不多了。
总结就是一句话,每个人情况不同,时间安排取决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客观条件。不可能一个在职还要还贷款的人辞职去备考。但是,只要是热爱法律并心怀正义的人,和那些致力于未来从律师法官的人,不要拿没有时间当借口,对于法考来说,成功的路径从来都不拥挤,毕竟坚持到最后的人不多。
具体各个学科的学习策略我就不多说了,跟着上面的老师走就可以了。不需要自己悟,听老师的话是最大的捷径。
|
|